所在地:陕西省 主管部门:陕西省体育局

院系设置

院系设置

重点实验室

西安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简介

重点学科

可授予的学位

我院现可授硕士学位的各学科专业基本情况如下:

体育教育训练学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新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能在各类体育组织机构胜任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能承担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研究、运动竞赛组织和各类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指导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目前该专业设有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体操、游泳、小球、运动训练理论等研究方向,该学科专业为陕西省重点学科。该专业共有导师27人,教授18人,副教授9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13人。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运动人体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适合我国现代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目前开设了5个研究方向: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体育测量评价。该学科专业目前为陕西省重点学科。现有导师12人,7位教授,5位副教授,其中具有硕士学位5人,博士学位5人。其中周里、严波涛两位教授被上海体育学院聘为博士生导师,郝选民教授被华南师范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

体育人文社会学   育人文社会学是研究体育与人、体育与社会相互关系及其基本规律的学科群。它应用人文社会的研究方法对体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现象进行研究,旨在从理论上提出有关体育决策的建议,并在建立和完善我国体育发展政策、法规和制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使体育运动与社会相互促进并能良性运行,进而促进人们更加全面、协调和完善地发展。主要培养适应我国新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能在各类体育组织机构胜任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又能胜任体育人文社会学为主的有关学科研究和高校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本学科专业依托国家体育总局在我院设立的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养该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目前开设了七个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体育法学、体育新闻、体育管理、体育社会学、体育信息处理与体育产业、体育新闻与传媒。现有导师19人,教授13人,副教授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

民族传统体育学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知识宽厚、专业能力突出、能在民族传统体育领域从事教学、运动训练、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目前专业方向有:武术套路散手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传统养生健身理论与方法、武术历史与文化研究等。现有导师3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1人。

应用心理学专业 是心理学所属的二级学科,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有较强开拓与创新能力,全面扎实的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和科研方法,能在本专业领域从事教学、训练、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目前的专业方向有运动与心理健康、非智力因素与体育运动等。现有导师3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其中2人有硕士学位。

课程与教学论  是教育学所属二级学科,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开拓创新,能在体育教育领域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目前该专业设有体育课程研究和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两个研究方向。现有导师8人,教授6人,副教授2人,其中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5人。

运动医学  为临床医学所属二级学科,这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它是把体育科学和保健康复医学结合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培养运动伤害的防护、临床康复体疗指导、运动健康促进指导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指导人才。目前该专业有导师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体育硕士是我国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的需要,振奋民族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而专门设立的。培养目标:培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具有体育运动实践经验。我院招生领域主要有: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

 

师资力量

学生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