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北京市 主管部门:北京市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诉讼法学
专业介绍:

诉讼法学专业简介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诉讼法专业从2014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生20余人(包括法律硕士)

在人才培养方面,诉讼法学专业强调与司法实践结合,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研究型法律人才为基本目标。诉讼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适应国家特别是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及经济全球化要求,具有扎实的法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我国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国际化视野的复合性应用研究型高级法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律师事务所、外资企业工作,或继续深造,在国内外攻读博士学位。

诉讼法学专业设置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民事诉讼法学研究、诉讼与仲裁研究三个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学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包括: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发展和模式,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刑事诉讼主体,刑事辩护制度,回避制度,刑事证据制度,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侦查程序,审查起诉程序,审判程序,执行程序,刑事特别程序,涉外刑事司法协助制度;外国刑事诉讼法。尤其是涉及商业犯罪方面的刑事诉讼相关理论与实践。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包括民事诉讼基本原理研究和民事诉讼实务。民事诉讼基本原理研究包括: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任务与效力;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诉权与诉的理论;民事诉讼的各项基本原则;法院主管、管辖的确定原则;当事人概念、基本特征与划分;民事诉讼证据概念、特征。民事诉讼实务包括:民事诉讼程序设置的基本原理;审判监督程序基本规定;民事执行程序相关规定;涉外民事诉讼一般规定;民事诉讼财产保全、行为保全以及先予执行程序等对于民事诉讼进程与结果的重要影响;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程序等其他法律程序同民事诉讼程序之间的关系;外国民事诉讼法。诉讼与仲裁方向主要研究:审判业务,检察业务,律师业务,仲裁业务。

在教学研究方面,诉讼法学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为诉讼法学专业学生提供了系列实践平台,包括近20家在京的知名律师事务所、10家在京的法院、5家在京大型企业。同时,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还为诉讼法学专业学生提供模拟系列实践平台,包括模拟律师事务所、模拟大法庭、模拟中小法庭、模拟仲裁庭。系列实践平台和系列模拟实践平台为诉讼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已经形成了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稳定研究方向的学术队伍,共6位导师,都具有博士学位,2位已经从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在科学研究方面,诉讼法学团队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司法部项目、中国法学会项目、北京市项目等近20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在《政法论坛》等法学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目前,已经形成了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学等稳定的研究方向。结合北京工商大学商学研究的优势,在商事诉讼等研究方面优势明显。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诉讼法学专业根据国内诉讼法学专业研究和发展的新变化和社会对专业型法律人才的新要求,在不断借鉴国际一些大学诉讼法学专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