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北京市 主管部门:北京市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翻译
专业介绍:


翻译

 

  1. 一、基本概况

翻译硕士专业于2014年获得学位授予权,借力本学院国际法商英语二级学科优势,依托学校英语、法学和商学三大学科基础,具有鲜明的“法商”特色,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层次法商翻译专业人才,应对国家对职业化翻译人才的特殊需求,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1. 二、培养目标

翻译硕士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培养目标如下:

1. 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具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高质量语言服务。

2.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有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国际视野、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

3. 具有扎实的英、汉语基本功,熟练掌握英汉双语的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翻译实践能力,学位论文有一定的独立见解,有一定的理论或现实意义。

4. 具备一定的法律和商务知识的基础,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原则,具有较高的法商口笔译技能,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及一定的处理涉外事务的能力。

5. 掌握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技术知识与应用能力,包括信息检索能力、语料管理能力、机辅翻译能力、机器翻译能力等,以适应人工智能新技术推动翻译模式升级的发展趋势。

6. 毕业后可以胜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际和跨国机构等外事、外交部门的工作;成为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际社会、经济、文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1. 三、研究方向

翻译硕士专业为“法商”特色的英语笔译方向,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翻译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专业实践和毕业论文均围绕法商文本的翻译实践开展,重点考察和研究法商翻译实践及其规律,探讨提高译文质量和功能的途径。

  1. 四、导师队伍

学院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其中副教授9人,博士7人。学院持续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现师德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覆盖,其中包括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另有多人获得“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师德考核优秀称号。另外,翻译硕士实行双导师制,除本校导师外,聘任外校本专业学者和翻译行业专家担任校外导师。

  1. 五、就业前景

本专业服务领域十分广泛,涵盖需要进行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各个领域,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学生毕业后可以胜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际和跨国机构等外事、外交部门的工作,成为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社会、经济、文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