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学科简介 北京工商大学国际法学科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相关国际法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为服务对象,致力于打造国际法学与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纠纷争端解决机制等相融合的教育与研究模式。本学科2019年开始招收国际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培养手段上采用双语教学并辅之实务技能训练,侧重培养具有高水平研究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通法律、懂经济、懂管理、懂外语的高素质涉外法律服务人才。现设国际金融法、国际投资法、国际商事仲裁与争端解决三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现在以海外利益保护研究中心为科研平台,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致力于中国企业海外法律风险防范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国法学会、北京市法学会等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在《政法论坛》《法学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 本学科现有三个研究方向。(1)国际金融法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国际金融法基础理论,国际货币法理论,国际金融安全机制,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机制,人民币的国际法问题,巴塞尔银行监管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运行机制,跨国金融机构破产的问题等。本方向主要采取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培养手段上采用双语教学并辅之实务技能的训练。(2)国际投资法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国际投资法理论,跨国公司法问题,外商投资法问题,WTO法律问题,投资与劳工保护问题,投资与环境保护问题,区域性投资一体化机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投资法律问题等。本研究方向是理论和实务相结合,强调外语基础,加强与监管部门和产业界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对相关产业和国家经济发展趋势的整体观。(3)国际商事仲裁与争端解决方向。在国际商事交往中,ADR机制越来越多地被跨国企业和法务人士所关注并应用,如何通过适当的机制解决国际商事纠纷,成为理论和实务中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方向主要研究国际商事仲裁基础理论和实践、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方式等ADR制度。通过理论学习、流程模拟、实务训练等内容,力求培养熟悉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基础理论,能够熟练运用外语参与国际商事纠纷解决的高层次涉外法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