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北京市 主管部门:北京市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企业管理
专业介绍:


(一)学院简介

商学院于2008年由原商学院和原会计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0年。原商学院由1981年建立的北京商学院储运系、1984年建立的北京商学院管理系、1993年建立的北京商学院餐旅系和2000年并入的原北京轻工业学院管理系相关专业发展演化而来。原会计学院肇始于1979年建立的北京商学院会计系,1999年与北京轻工业学院经管系会计教研室合并组建。

截至2022年3月,学院共有教职工125人,其中专任教师112人:教授29人,副教授52人,讲师31人;博士学历9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2人,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2人,财政部会计名家3人、会计领军(后备)人才9人,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8人,北京市长城学者培养计划5人,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3人,获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1人。

2021年成功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取得会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权(联合),拥有会计学、财务管理、企业管理3个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专业硕士(MPAcc)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5个本科专业,截至目前共有学生2675人,其中研究生645人,本科生2030人。

近年来,学院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19年度会计学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财务管理获批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会计学专业获批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019年“会计学原理”获批北京市重点优质课程、“管理学”课程获批北京市优质课程。2019年工商管理学科与对外经贸大学共建,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点。2020年“中级财务会计”“企业管理实践”获得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中级财务会计教材被评为北京市优质教材。2020年、2021年会计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荣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以国资国企管理、服务管理、数字化管理、投资者保护为特色建立学科团队,强调产学研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及热点问题,努力致力于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复合性应用型管理人才。

商学院秉承优良的历史传统、良好的社会声望、拼搏奋进的团队精神与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再创辉煌。

(二)招生专业简介

企业管理

(1)基本概况

   企业管理专业1980年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1989年获批为独立的硕士点,1998年被评为原国家内贸部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企业管理学科已成为我校的拳头专业之一,其中商业企业管理、营销管理、战略管理等研究方向师资队伍较强、研究成果较多、社会影响较大。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2)培养目标 

   系统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现代市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具备运用现代管理学理论、方法和工具分析、解决工商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阅读、利用专业文献的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研究方向

     零售管理:本方向研究变革环境下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及商品流通渠道体系中零售环节的管理问题。该方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零售管理理论与方法、零售企业战略与组织、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网络零售、零售企业自有品牌、连锁经营、批发管理、零售企业国际化等。 

    营销管理:本方向研究服务企业的市场营销问题及其他企业为促进产品交换而开展的服务活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营销战略与组织、购买者行为、服务营销组合、服务质量、网络营销、品牌传播、渠道管理、国际市场进入方式、服务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等。 

    人力资源管理:本方向研究服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绩效管理、服务文化、员工培训、工作分析等。 

    战略与创新管理:本方向研究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战略与组织创新、数字经济与管理创新、服务营销创新、服务技术创新、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文化创新、服务知识创新、创新政策等问题。 

(4)导师队伍

   企业管理专业目前共有硕士生导师33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21名,讲师6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名。近年来,本学科教师6次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奖、北京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等奖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38项;发表学术论文379篇;出版学术专著32部;出版教材9部。

(5)就业前景

  该专业的毕业生选择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各类企业和管理咨询服务机构工作;就业区域以北京为主,并遍布上海、广州、深圳、福州、成都、重庆、大连、天津等各大城市。

近年来部分就业单位: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北京西城区人事局、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房山区人民法院、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法院、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王府井百货大楼集团公司、东方慧博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深圳口岸管理服务公司、广州商会、可口可乐、摩托罗拉、诺基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沃尔玛、亚马逊、联想集团、美的集团、福田汽车等。